首页 > 商业

聚焦广州“38条”①丨出国门拉订单,参加100场境外展会

来源:南方都市报 发表时间:2023-02-16 10:55:22
分享到

编前语

企业兴则广州兴,企业强则广州强。


【资料图】

2月14日,广州正式印发《关于支持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的若干措施》(下称《若干措施》),全力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努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若干措施》又称“支持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38条”,囊括税费优惠、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援企稳岗、提振消费等举措,聚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力求精准有效解决企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

“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时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若干措施》从服务市场主体、扩大有效需求、推动产业提质增效三个维度,梳理形成9方面38项具体政策措施。这些措施为支持产业发展做加法、为企业轻装上阵做减法、为企业整合资源做乘法、为去除堵点卡点做除法,旨在为企业纾困减负,又立足稳增长,同时更重视提质增效。

当前,广州正处于厚积薄发的释放期、转型升级的关键期、跨越赶超的黄金期,“支持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38条”如何通过“加减乘除”推动广州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奥一新闻将分篇揭晓。

【政策要点】

推进1722个“攻城拔寨”项目完成年度投资5261亿元;

推动850家以上企业开展技术改造,争取全年工业投资超1800亿元;

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不少于100个,力争完成2000亿元城市更新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上半年额外增加3万个节能车增量指标配置额度;

组织企业参加100场“粤贸全球”境外展会,走出国门拉订单。

鼓励民间投资通过综合开发模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等重点领域项目建设……“加法”旨在从供需两端各发力,从加大提振消费力度、加大促投资力度和加大“五外联动”力度三个方面,为企业提供发展契机,拓展市场空间。

促消费

再增3万节能车增量指标

安排财政资金支持展会项目

广州市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广州汽车消费总体稳中有升,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汽车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283.31亿元,拉动全市社零总额增长0.5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汽车类商品实现零售额376.29亿元,同比增长79.8%,占全市汽车类商品消费比重接近三成。

《若干措施》中指出,广州将积极促进汽车消费。其中2023年上半年额外增加3万个节能车增量指标配置额度,并临时放宽非本市户籍人员申请节能车增量指标资格条件。探索建立汽车改装行业管理机制,加快发展汽车后市场。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方高等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谢宝剑认为,“额外增加3万个节能车增量指标配置额度”可谓“双赢”模式。

一方面,这将有利于推动支持汽车这一支柱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支持;另外,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广州居民与外地的流动逐渐频繁,因此在自驾出行方面有更为迫切的需求。从安全性,舒适性,还有体验性等各方面的因素考量,居民对新能源汽车将有更为强烈的消费欲望。

当前,广州各展馆已紧锣密鼓开启布展工作。据了解,50多场展会将于2-3月陆续亮相羊城,涵盖工业、汽车、家具、美容、医疗、设计、食品、动漫等多个领域。

《若干措施》中指出,广州将发挥广交会展馆作为全球最大会展综合体平台作用,支持各类展会加快复展,办好联合国采购商大会、中国国际家具博览会、广州博览会、汽车展等品牌展会。出台广州市品牌展会认定办法,对认定的广州市品牌展会给予扶持。落实广州市促进会展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安排财政资金对符合条件的展会项目给予支持,鼓励会展项目扩大规模,鼓励重点发展产业领域的专业展览落户。

促投资

完成“攻城拔寨”项目年度投资5261亿元

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不少于100个

重大项目建设是加快产业提质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大抓手。2023年,广州深入实施重点项目“攻城拔寨”行动,持续完善“建设一批、投产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重大项目推进机制。今年,广州安排“攻城拔寨”重点项目1722个,总投资约6.6万亿元。

机场高速白云服务区项目效果图。通讯员供图

“攻城拔寨”重点项目涉及机场、客运枢纽等重大基础设施,以及增芯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等重大制造业,更有城市更新改造。《若干措施》指出,争取287个新开工项目9月底前全部开工,推进1722个“攻城拔寨”项目完成年度投资5261亿元,争取带动固定资产投资超万亿元。可见,广州正以重大关键项目为牵引,夯实发展后劲。

作为连接供给和需求的纽带,投资一方面有助于扩大需求,另一方面能够优化供给结构与供给质量。广州将对“十四五”期间本市总投资10亿元以上的制造业项目,在省级对其新增实际固定资产投资额不超过2%比例普惠性投资奖励的基础上,市级财政给予1:1配套扶持;制定加快技术改造投资项目建设若干政策措施,进一步提高项目奖补额度。争取全年工业投资超 1800 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若干措施》坚持“房住不炒”,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优化统筹全年土地储备出让,全年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不少于7.5万套,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不少于100个,力争完成2000亿元城市更新固定资产投资。

促开放

加大“五外联动”力度:派发政策大礼包

今年,“五外联动”是广东全省外贸发展的关键词。2022年,广州全力应对超预期因素的严重冲击,稳住了开放型经济的基本盘,是消费、外贸、外资三大指标唯一都实现正增长的一线城市。其中,外贸承压运行,最终实现扭负转正,增长1.1%,跨境电商、保税物流双双突破1000亿元。

《若干措施》提出加大“五外联动”力度,从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等5方面,不断开创对外开放新格局。外贸提质扩量方面,组织企业参加100场“粤贸全球”境外展会,走出国门拉订单;引进外资方面,落实外资奖励政策,对在广州设立的外资新项目和增资项目,按获得省财政利用外资项目奖励的一定比例予以配套支持,并鼓励各区在市财政奖励的基础上另行安排奖励。

谢宝剑教授认为,广州作为全球化城市,外资、外贸、外经等在其城市发展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当前系列激活外贸、加强对外开放的措施,将有力推动广州重回国际经贸舞台中心,全面展现广州这座国际全球城市的形象。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为引好用好“外智”,广州将探索建立首席科学家负责制,对引进的战略科学家、重点产业领域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推行“绿色通道+政策定制”服务。优化完善粤港澳大湾区境外人才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及指导目录,制定人才安家补贴指导标准,出台广州市人才绿卡制度实施办法,鼓励全球人才来穗。同时,支持南沙实施面向港澳人才的特殊支持措施,在人才引进、股权激励等方面率先取得突破;实行更大力度国际高端人才引进政策,对国际高端人才给予入境、停居留便利;搭建国际人才数据库,允许符合条件的取得内地永久居留资格的国际人才创办科技型企业、担任科研机构法人代表。

谢宝剑指出,广州一直是大湾区乃至全国人才高度集聚的一线城市。其拥有大量的高校与高新科技企业,并在生物医疗产业处于优势地位,通过加强港澳以及海外人才的引进,将对广州本地的高校与科研单位起到激活引领的作用,促使其发展更上一层楼。此外,通过科学的引进制度,将有助于加速广州从服务业到制造业的产业转型升级。“广州作为全国的医疗高地,若在生物医药方面引入更多优秀人才,将能更好地支撑医疗和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以此巩固和加强广州在全国的影响力和地位。”

2023年,为了让广州300多万户的市场主体能够“轻装上阵”,行稳致远,广州采取了减轻企业税费、融资等多方面负担的系列措施,来为企业一一“减负”。下篇,奥一网基层治理研究中心将进行详解。

出品:奥一网基层治理研究中心

采写:奥一新闻 林诗妍

关键词: 重点项目 老旧小区 城市更新

保安全、拿资格、抠细节 冬运中心全面进入北京冬奥会临战状态

2021-12-16

人民财评:稳步朝着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

2021-12-16

靠双手让日子变得更美好

2021-12-16

第一观察·瞬间 | 中俄元首视频会晤:相约北京见,携手向未来

2021-12-16

世卫组织: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达270791973例

2021-12-16

他们为何奔向先行示范区——2021深圳全球招商大会透视

2021-12-16

Copyright   2015-2022 南方木材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3326号-21   联系邮箱:855 729 8@qq.com